论著

  • 胺碘酮联合甘草次酸增强肝癌HepG2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实验研究

    韦庆祝;何黎黎;王晓云;吴玲;龚林慧;宋相容;

    目的研究胺碘酮联合甘草次酸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活性、凋亡及自噬的影响。方法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20μmol/L胺碘酮与不同浓度甘草次酸处理HepG2细胞48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单独或联合作用24h后采用AnnexinⅤ/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和p62的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LC3绿色荧光聚集体的形成;另外,预先加入自噬抑制剂羟氯喹(HCQ)和自噬促进剂雷帕霉素,采用同样的实验方法研究自噬对细胞活性和凋亡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甘草次酸与20μmol/L胺碘酮联合作用48h后HepG2细胞存活率均低于单药组,当80μmol/L甘草次酸与20μmol/L胺碘酮时,细胞存活率为50%左右,故后续实验中甘草次酸浓度均为80μmol/L。联合作用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单药组,Beclin-1和LC3Ⅱ蛋白的表达量高于单药组,p62蛋白的表达量低于单药组;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联合作用组EGFP-LC3荧光聚集体数量多于单药组;胺碘酮与甘草次酸联合作用于HepG2细胞,加入自噬抑制剂可抑制自噬促进细胞凋亡,降低细胞活性,采用自噬促进剂促进自噬细胞凋亡率降低,活性增加。结论胺碘酮与甘草次酸联用可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增加,细胞活性降低,自噬水平增加;其诱导的自噬对细胞是一种保护性机制。

    2018年05期 v.49 689-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 双磷酸盐对高糖环境下BMSCs自噬相关因子Beclin1和LC3Ⅱ影响的研究

    刘艳;胡赟;张夏;丁俐丹;唐世俊;杨兰;陈杨;郑雷蕾;

    目的研究双磷酸盐对高糖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自噬相关因子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light chain 3,LC3)Ⅱ的影响。方法 BMSCs体外分离与培养,进行成骨、成软骨及成脂三向分化诱导与鉴定,配置含浓度梯度10-6~10-9 mmol/L双磷酸盐的高糖(30mmol/L)培养基,采用CCK-8检测BMSCs的增殖活性后选定用于实验的双磷酸盐浓度为10-9 mmol/L。另取BMSCs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D-葡萄糖5.6mmol/L),高糖组(D-葡萄糖30mmol/L),高糖(D-葡萄糖30mmol/L)+双磷酸盐(10-9 mmol/L)组。用real time-PCR检测3组细胞LC3和Beclin1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3组细胞LC3Ⅱ和Beclin1蛋白的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结果鉴定结果示所得BMSCs具有成骨、成软骨及成脂分化能力。高糖组LC3和Beclin1mRNA、LC3Ⅱ和Beclin1蛋白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1),而高糖组+双磷酸盐组较高糖组低(P<0.05);透射电镜显示高糖组细胞中自噬体数量最多,高糖+双磷酸盐组其次,正常对照组最少。结论高糖环境下BMSCs自噬水平升高,而双磷酸盐能下调高糖环境下BMSCs自噬相关因子Beclin1和LC3Ⅱ的表达。

    2018年05期 v.49 694-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 SRC激酶在人乳腺癌细胞对阿霉素耐药及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蒋国君;刘亚明;姚言雪;王玉瑶;巫剑峰;武丹丹;童旭辉;

    目的探讨SRC激酶抑制剂PP2在乳腺癌细胞对阿霉素(adriamycin,ADM)耐药及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DM对乳腺癌细胞敏感株(MCF-7)和耐药株(MCF-7/ADM)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计算半数抑制浓度(50%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及耐药指数(resistance index,RI);Western blot检测MCF-7和MCF-7/ADM细胞内多药耐药蛋白MDR1、SRC及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蛋白表达;Transwell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MCF-7、MCF-7/ADM细胞、不同浓度PP2(1、2、4μmol/L)预处理MCF-7/ADM24h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采用标准集落形成分析法观察4μmol/L PP2预处理对ADM细胞毒性的影响。结果ADM对MCF-7的增殖抑制作用大于MCF-7/ADM细胞(P<0.01);ADM对MCF-7细胞IC50为24.55μmol/L,对MCF-7/ADM细胞IC50为770.57μmol/L,RI为31;与MCF-7细胞比较,MCF-7/ADM细胞MDR1、SRC蛋白表达增高(P<0.01),且MCF-7/ADM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迁移能力(P<0.01),采用SRC抑制剂后,MCF-7/ADM细胞侵袭转移能力被抑制(P<0.01),细胞集落形成率下降,即对ADM的敏感性提高(P<0.01)。结论人乳腺癌细胞MCF-7在对ADM耐药的过程中伴随着SRC蛋白表达增多,SRC抑制剂可以降低细胞耐药性以及侵袭转移能力。

    2018年05期 v.49 700-7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 金雀异黄酮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贾强;杨锐;刘小粉;马善峰;

    目的观察金雀异黄酮(genistein,Gen)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N)组、糖尿病(D)组、Gen 5mg/kg治疗(L)组和Gen 25mg/kg治疗(H)组,每组8只。采用链脲佐菌素55mg/kg腹腔注射诱导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4周后,L组和H组大鼠开始分别灌胃给予Gen溶液5mg/kg和25mg/kg。干预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空腹血糖(FBG);通过HE染色和透射电镜下分别观察大鼠心肌病理形态结构和超微结构改变;测定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和Caspase-3活性;RT-PCR检测心肌组织Bcl-2和Bax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硫氧还蛋白(Trx)、Trx相互作用蛋白(TXNIP)和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SK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N组比较,D组FBG、TNF-α、IL-1β、IL-6、MDA含量和Caspase-3活性增高(P<0.01),血流动力学指标和GSH含量下降(P<0.01);心肌病理形态结构和超微结构明显损伤,心肌Bcl-2mRNA和Trx蛋白表达下降(P<0.01),Bax mRNA、TXNIP和ASK1蛋白表达增高(P<0.01)。与D组比较,L和H组中,F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NF-α、IL-1β、IL-6、MDA含量和Caspase-3活性下降(P<0.05,P<0.01),血流动力学指标和GSH含量增高(P<0.05,P<0.01);心肌病理形态结构和超微结构明显改善;心肌Bcl-2mRNA和Trx蛋白表达增加(P<0.05,P<0.01),Bax mRNA、TXNIP和ASK1蛋白表达下降(P<0.05,P<0.01)。结论金雀异黄酮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心肌炎症反应,调节Trx系统表达,抑制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相关。

    2018年05期 v.49 706-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 虾青素脂质体对小鼠皮肤紫外线损伤干预机制的初步研究

    李福民;刘媛;廖金凤;段西凌;

    目的探讨虾青素脂质体对小鼠皮肤中波紫外线(UVB)损伤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组(不行UVB照射,不用药)、模型组(UVB光损伤组,只照射不用药)、对照组(照射+虾青素)、实验组(照射+虾青素脂质体),每组10只。UVB照射(辐照强度为2mW·cm2,辐照时间为60s;前5日每日照射1次,后9日隔日照射1次,2周共照射10次)及药物干预(每次辐照前10min用4mL 0.2‰虾青素或4mL 0.2‰虾青素脂质体涂抹于暴露皮肤)2周后,HE染色分别观察皮肤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皮肤Ki-67抗原、8-羟基-2-脱氧鸟苷(8-OHdG)表达情况,试剂盒测定皮肤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质量浓度。结果模型组和对照组的HE染色显示真皮变薄、真皮胶原纤维细长、排列疏松紊乱,与空白组比较,Ki-67、MMP-13及8-OHdG表达增加以及SOD活力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皮肤组织病理变化得到明显改善,Ki-67、MMP-13及8-OHdG表达减少及SOD活力升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用虾青素脂质体可改善小鼠皮肤光损伤引起的病理变化及减轻胶原损伤,其强抗氧化作用可能是干预机制之一。

    2018年05期 v.49 712-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 血小板浓缩生长因子对人牙髓细胞存活及其增殖分化的影响

    严崎方;窦磊;宦俊;杨德琴;

    目的探讨血小板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 Growth factors,CGF)对人牙髓细胞(human dental pulp cells,hDPCs)增殖分化的影响,为其今后在牙髓及根尖周疾病治疗应用进行前期研究。方法从因正畸治疗拔除的健康恒牙分离培养出人牙髓细胞,在体外采用CGF或矿物三氧化物聚合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处理人牙髓细胞,分别在第1、3、7天,CCK-8法测定各组细胞增殖水平、碱性磷酸酶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MTA组相比,CGF组的细胞增殖能力增强,S期细胞的比例增加,且第3、7天ALP活性增高(P<0.05),而第1、7天牙髓细胞凋亡率降低。结论 CGF在体外具有良好的促进牙髓细胞增殖,抗凋亡以及诱导成骨/成牙分化的能力。

    2018年05期 v.49 716-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寻常型银屑病TWEAK/CD163在外周血中表达的初步研究

    杨北辰;李萌萌;邓雪琴;曹宁宁;郭在培;

    目的初步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弱凋亡诱导因子(TWEAK)及CD163在寻常型银屑病(psoriasis vulgaris,PV)中的作用。方法 2016年6~12月间共收集28例PV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ELISA法测定血清TWEAK及CD163的表达水平,real time-PCR法测定外周血TWEAK mRNA及CD163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WEAK及CD163的蛋白在单核细胞的表达比例。分析PV患者银屑病严重程度(PASI评分)与TWEAK、CD163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纳入时28例PV均处于进展期,治疗后随访到恢复期的有10例。PV进展期血清TWEAK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而血清CD163水平较对照组下降,PV恢复期血清TWEAK水平较进展期下降而血清CD163水平升高;TWEAK mRNA水平在PV低于对照组,而CD163mRNA水平在PV和对照无明显差异;TWEAK在单核细胞的表达率在PV进展期和恢复期均高于对照组,而CD163在单核细胞的表达率在PV进展期和恢复期均低于对照组。PV进展期和对照组单核细胞的TWEAK和CD163共表达率均高于PV恢复期(P<0.05),而PV进展期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TWEAK水平、血清CD163水平、TWEAK及CD163在单核细胞的各自表达率和共表达率均与PV严重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TWEAK/CD163炎症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PV的发病。

    2018年05期 v.49 720-724+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 宫颈癌组织中c-myc、bcat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乌守恒;曾晓峰;王;萍;周颖;林卫;

    目的探究c-myc、bcat1表达与宫颈癌发生发展及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半定量检测30例正常宫颈组织、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80例宫颈癌组织(40例宫颈鳞癌、40例宫颈腺癌)中c-myc及bcat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分析两者表达水平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 c-myc在正常宫颈组织、CIN组织、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5/30)、43.3%(13/30)、73.8%(59/80);bcat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3/30)、23.3%(7/30)、52.5%(42/80);c-myc与bcat1在宫颈鳞癌及腺癌组织中的秩相关系数rs分别为0.773(P=0.000)、0.369(P=0.019);c-myc阳性表达率与癌组织病理类型(腺癌/鳞癌)、癌组织分化程度、间质浸润深度、有无脉管浸润有关(P<0.05);bcat1阳性表达率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无脉管浸润及Ki67指数有关(P<0.05)。结论 c-myc的高表达可能促进宫颈癌的侵袭及转移,bcat1的高表达可能促进宫颈癌的增殖、侵袭与转移,两者可能在宫颈癌致病过程中存在协同作用。

    2018年05期 v.49 725-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 甲基化芯片筛选结核感染相关基因及后续验证

    陈豪;张晶雅;胡雪姣;陆小军;王军;周燕虹;应斌武;周静;

    目的筛选活动性结核患者DNA甲基化水平显著变化的基因并进行验证。方法 (1)纳入年龄与性别匹配的9例活动性结核患者、3例潜伏性结核患者和3例健康对照,将人血中单个核细胞DNA与芯片杂交,比较结核组与健康组的甲基化差异基因,并对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和Pathway功能分析,以及与表达芯片进行联合分析;(2)收集年龄与性别匹配的活动性结核与健康对照各60例,分别提取全血DNA,使用焦磷酸测序方法对甲基化芯片预测出的结核病相关基因(TLR1、TLR2、TLR4)进行甲基化程度检测。结果 (1)活动性结核患者与健康对照对比,大部分呈现甲基化下调状态,GO分析和Pathway分析结果显示,甲基化差异基因的功能主要富集在白细胞分化、凋亡、自噬、细胞因子调节及炎症反应等与结核密切相关的生物过程中;(2)待验证的3个基因TLR1、TLR2、TLR4包含10个CpG位点,其中TLR1基因的CpG1位点(P<0.001)呈现高甲基化状态,TLR4基因的CpG2位点(P=0.012)呈现低甲基化状态。结论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过程中存在基因组DNA的甲基化状态改变,以低甲基化变化为主。其中TLR1基因呈现高甲基化状态,TLR4呈现低甲基化状态,提示上述基因可能在结核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2018年05期 v.49 731-736+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 三维超声对青少年不同体位下脊柱侧凸与旋转角度变化的研究

    王谦;李梦;柳学明;黄文生;何成奇;

    目的在站立位和仰卧位下,采用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探索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侧凸与旋转角度的变化规律。方法 2位测评者采用SonixTABLET三维超声成像系统,对16例AIS女性患者[平均(14.8±1.7)岁]进行站立位和仰卧位下扫描。AIS患者侧凸与旋转角度均采用椎板中心法(center of laminae,COL)进行测量。比较三维超声成像在站立位和仰卧位下测量结果的变化。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两种体位下三维超声测量结果变化的相关因素;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两种体位下测量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三维超声成像在站立位和仰卧位下测量脊柱侧凸角度的变化范围为1.9°~11.7°,顶锥旋转角度的变化范围为0.0°~5.9°。两种体位下脊柱侧凸角度的变化与侧凸角度的大小及侧凸上端椎选择的差异有关;而顶锥旋转角度的变化与旋转角度本身的大小有关;且两种体位之间高度相关(r>0.9)。结论三维超声成像能够显示出AIS患者在站立位和仰卧位下脊柱侧凸与旋转角度的变化规律,随着脊柱侧凸角度的增加,两种体位下侧凸角度的变化幅度均增加,椎骨旋转角度的变化情况不同。

    2018年05期 v.49 737-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 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预测价值:一项基于多模态CT的队列研究

    郭毅佳;朱加应;洪烨;何俐;

    目的研究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大血管闭塞的准确性和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性纳入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发病后6h内到达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卒中中心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与大血管闭塞、脑梗死后出血转化和出院3月预后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其预测能力。结果一共纳入292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早期多模态头颅CT可见,50例(17.1%)存在大脑中动脉致密征,其中41例(82.0%)存在大血管闭塞。大脑中动脉致密征(OR=8.93,95%CI:3.72~21.48,P<0.001)与大血管闭塞相关,并且预测能力优于早期CT显影梗死灶(AUC0.682vs.0.602,P=0.038)。在对临床结局的分析中,大脑中动脉致密征是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5.32,95%CI:2.16~13.11,P<0.001),但其AUC未高于房颤(0.685vs.0.651,P=0.579);大脑中动脉致密征是3月后神经功能恢复差的独立危险因素(OR=3.02,95%CI:1.19~7.62,P=0.019),但其AUC和早期CT梗死灶(0.642vs.0.619,P>0.05)相当。结论大脑中动脉致密征增加大血管闭塞可能性和脑梗塞后出血转化风险,患者远期神经功能恢复差。

    2018年05期 v.49 743-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 MR灌注加权成像与CT灌注成像评估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比较研究

    张金戈;刘科伶;赵俐红;钱伟强;彭婉琳;刘翼;夏春潮;李真林;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MR 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MRI)与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评估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4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或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ime of flight-MR angiography,TOFMRA)证实、并行脑血管重建术的烟雾病患者,回顾性分析术前一周内PWI-MRI及CTP的灌注参数图像[灌注参数包括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和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mit time,MTT)],分别得到拟手术侧灌注缺损区与同侧小脑对照区的相对灌注参数(rCBF、rCBV、rMTT、rTTP)。另选取无灌注缺损并排除脑血管疾病的1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烟雾病组和对照组的灌注结果进行比较,并对各组的参数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烟雾病组患者的PWIMRI、CTP各参数图上均有不同程度的灌注缺损区,烟雾病组rCBF、rCBV下降,rMTT、rTTP延长(P<0.01)。在烟雾病组患者中,PWI-MRI与CTP所得同种灌注参数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相关分析显示同种灌注参数之间均具有较强相关性(r值:rCBF为0.791,rCBV为0.832,rMTT为0.748,rTTP为0.812)。结论PWI-MRI与CTP均能得到定量的灌注参数,对烟雾病患者灌注缺损的部位与程度作出评估。

    2018年05期 v.49 749-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 社会网络视角下四川省藏族农区学校儿童猪囊尾蚴感染的传播与控制研究

    王庆志;吴玉菊;叶睿雪;曹敏;甘茂力;李调英;陈兴旺;周欢;

    目的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技术,探究猪囊尾蚴感染在四川省藏族农区学校儿童中的传播特点,并分析该地学校儿童整体社会网络结构,为进一步制订学校儿童猪囊尾蚴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策略提供实证依据。方法以四川省凉山州藏族农区两所猪囊尾蚴感染严重的寄宿制和走读制小学为调研现场,整群抽取两所小学的所有学校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收集学校儿童的社会网络信息,主要包括教室座次、宿舍床位、最好的玩伴、经常一起吃饭的同伴以及分享零食的小伙伴;由寄生虫专业人员采集学校儿童的粪样、血样,并进行实验室检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对学校儿童中猪囊尾蚴"传染源-暴露感染者"网络及学校儿童的整体社会网络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644例学校儿童的社会网络资料,其中粪检猪带绦虫抗体阳性率为6.11%,血清学检测抗体阳性率为13.25%。学校儿童猪囊尾蚴"传染源-暴露感染者"网络呈现出以传染源为中心,暴露感染者向传染源聚集的现象;其中寄宿制小学主要以宿舍聚集性的传播为主,走读制小学主要以最好的玩伴间的传播为主。两所小学的整体社会网络分析,网络中均存在"核心人物"(点度中心度高,即该节点与网络中的其他节点拥有的关系数多)、"信息传播者"(接近中心度高,网络中某一节点与其他节点之间的接近程度高)及"信息枢纽"(中介中心度高,一个节点在多大程度上位于其他"点对"之间)。结论在同一宿舍的密切接触及最好的玩伴之间的相互接触是四川省藏族农区学校猪囊尾蚴感染传播的主要途径,其学校儿童整体社会网络中的"核心人物"、"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枢纽"是预防与控制的关键。

    2018年05期 v.49 754-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 成都市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伯贞艳;况伟宏;王阳;陈刚;熊青蓉;邱培媛;

    目的了解成都市社区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受损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成都市锦江区60岁及以上的社区老年人,并进行面对面现场问卷调查,以了解成都市社区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受损状况;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成都市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的分布特征,探索影响成都市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成都市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患病率为4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文盲为对照,小学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出现认知功能受损的风险更低(OR=0.369,P<0.001);年龄(以<70岁为对照,70~79岁:OR=1.505,P=0.042,≥80岁:OR=3.069,P<0.001)、脑血管疾病(OR=2.159,P=0.003)、吸烟(OR=2.388,P<0.001)是成都市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在成都市社区老年人中,男性发生认知功能受损的风险低于女性(OR=0.489,P=0.005)。结论成都市社区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受损率较高,对文盲、70岁以上者、女性、吸烟者、脑血管疾病者应重点关注。

    2018年05期 v.49 759-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技术与方法

  • 一种急性胰腺炎腺泡细胞凋亡/坏死体外模型的改良

    陈珂玲;陈家乐;池俊霖;周总光;李园;

    目的首次将共培养体系及混合腹水技术应用于急性胰腺炎腺泡细胞凋亡/坏死体外模型,并与常见的雨蛙素及雨蛙素联合脂多糖(LPS)模型进行对比研究,以观察其改良效果。方法体外培养的大鼠胰腺腺泡细胞株AR42J分为4组:对照组(培养液+PBS),雨蛙素组(培养液+10nmol/L雨蛙素),雨蛙素+LPS组(培养液+10nmol/L雨蛙素+10mg/L LPS)及改良腹水组。改良腹水组采用牛黄胆酸钠诱导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腹水,混合后加入共培养体系,刺激体外培养的同源腺泡细胞造模。共培养体系的设置为:培养板中置入孔径为1μm的小室,以体积比1∶1于孔板和小室中分别加入培养液及混合腹水。各组刺激24h后收集腺泡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腺泡细胞的凋亡/坏死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坏死相关蛋白B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的表达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腺泡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结果改良腹水模型中腺泡细胞以坏死特征为主,与其余3组相比,其凋亡率及坏死率均上调,RIP1及BAX蛋白表达水平上调,而Bcl-2蛋白呈下调趋势。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改良腹水组腺泡细胞细胞器结构破坏,细胞膜降解。而雨蛙素及雨蛙素+LPS模型与对照组相比,腺泡细胞凋亡率上调,坏死率无改变;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升高,而RIP1蛋白的表达水平无显著上调。透射电镜结果显示雨蛙素及雨蛙素+LPS组细胞染色质固缩成团,胞质降解,细胞膜完整,呈现出典型的凋亡特征。结论相较于以腺泡细胞凋亡特征为主、研究轻症急性胰腺炎的雨蛙素及雨蛙素+LPS模型,改良的腹水模型以腺泡细胞的坏死特征为主,是研究腺泡细胞坏死及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良好模型。

    2018年05期 v.49 765-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 Triton X-100对Hodge和Carba NP试验检测产碳青霉烯酶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效能的影响

    刘敏雪;宋启飞;巫丽娟;李梦娇;熊丽;谢轶;

    目的探索快速、准确、简单、经济的表型检测方法,为产碳青霉烯酶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诊疗提供更好的手段和依据。方法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分离的110株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以多重PCR扩增结果为金标准,比较Hodge试验、Carba NP试验与加入Triton X-100后改良的Triton Hodge试验及Carba NP-direct试验在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是否产碳青霉烯酶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阳性效果。结果Hodge试验在检测产碳青霉烯酶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1%、100%,高于Carba NP试验(35.0%、86.7%,P<0.05)。加了Triton X-100试剂后改良试验的敏感度和阳性效果明显增高,Triton Hodge试验敏感度由71.1%提高到98.8%,Carba NP-direct试验敏感度由35.0%提高到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Triton Hodge试验及Carba NP-direct试验在检测产碳青霉烯酶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及阳性检测判断效果,特异度不变,因此更适用于临床常规操作。

    2018年05期 v.49 771-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华西智能化腔镜技能训练及考核系统的构建

    廖虎;蒲丹;陈楠;卢天健;宁康;韩杨;梅建东;刘成武;刘伦旭;

    目的研究和开发一种智能化的腔镜技能训练及考核系统。方法通过全面系统地从视野定位、抓持、传递、裁剪、缝合打结共5个基本技能模块进行设计,运用图像识别、精细化感知等技术,使考量指标客观量化,并能自动采集量化数据,综合各方面量化指标进行智能评分。结果视野定位、抓持、传递、裁剪和缝合五个模块的系统准确识别率分别为90%、95%、99%、90%、89%,系统反应与处理时间分别为8~10s、<1s、<1s、1~3s、<1s。结论华西智能化腔镜训练及考核系统初步实现了腔镜技能的客观标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评估,可为外科医师腔镜技能训练、技术准入考试提供了可靠的工具。

    2018年05期 v.49 776-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 GBR及延期加载对骨环植骨同期种植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刘文佳;余科;康健;王梦媛;谭震;

    目的通过在Beagle犬下颌前磨牙区行自体骨环植骨同期种植,评价引导骨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及延期加载对骨环植骨技术的影响。方法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对6只Beagle犬下颌双侧第二前磨牙位(P2)和第四前磨牙位(P4)进行术前牙槽骨量测量后,制造双侧下颌P2、P4缺失模型,在每只动物的4个缺牙位点中随机选3个作为实验组并制造颊侧骨壁缺损,剩余1个缺牙位点作为对照组不做骨壁缺损处理。愈合3个月后,从每只动物的3个实验组位点随机选取2个作为GBR组,行GBR结合骨环植骨同期种植,另外一个作为不做GBR(nGBR)组,行骨环植骨同期种植,对照组仅做常规种植体植入。术后3个月记录临床观察结果,并对种植体周围垂直骨吸收量进行测量。术后3个月利用基台进行咬合加载,加载3个月后对种植体周围垂直骨吸收量和种植体周龈沟深度进行测量。结果术后3个月,骨环植骨成功率为83.3%,种植体成活率为100%。GBR组延迟愈合的例数多于未行GBR组,延迟愈合可导致垂直骨吸收量增加。术后3个月安放基台,与对照组相比,延期加载对骨环植骨垂直骨吸收和牙龈组织的健康均无影响。结论 GBR并非骨环植骨的必要操作,且其可能会增加延期愈合的机率和感染的风险,导致骨环植骨失败。骨环植骨愈合后可有与正常骨相同的抵抗载荷的能力。

    2018年05期 v.49 781-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研究报告

  • 绵阳市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的流行现状分析

    陈曦;孙红英;王丽萍;张璇;俞梦璐;孙圆圆;余双彬;袁萍;

    目的了解四川省绵阳市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的流行现况。方法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四川省绵阳市选取144 188例6~18岁学龄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评价绵阳市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的检出情况。结果绵阳市6~18岁的学龄儿童青少年总体营养不良的检出率为7.63%,主要表现为轻度消瘦。不同年龄段营养不良检出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54,P<0.001),其中16~18岁组营养不良检出率最高(8.07%)。男生的营养不良检出率(9.12%)高于女生(6.16%),农村(9.53%)高于城市(5.47%),营养不良检出率在性别(χ2MH=460.00,P<0.001)及城乡间(χ2MH=819.66,P<0.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川省绵阳市6~18岁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的总体检出率较低,但应重点关注16~18岁青少年、男生和农村学生。

    2018年05期 v.49 786-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成人失能评定工具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张云霞;陈小燕;王艳艳;沈妍交;董碧蓉;

    目的对编制的成人失能评定工具(DATA)量表从可行性、信度、效度三方面进行质量评价。方法编制的DATA量表包括三个领域(16个条目),分别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大便控制、小便控制、进食、穿衣、修饰、如厕、洗澡、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10个条目)、精神状态(认知功能、攻击行为及抑郁症状3个条目)及感知觉与社会参与(视力、听力及沟通/社交3个条目)。纳入2017年5~6月在成都市慢性病医院住院的148例患者及成都市武侯区簇锦社区的54例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访谈方式进行DATA量表调查,对146例住院患者进行两次评估。量表质量评价指标包括可行性、重测信度、克朗巴赫α系数及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结构效度。结果 202例调查对象中男性84例,女性118例,年龄为(81.59±7.81)岁,其中失能166例(住院患者125例)。先后两次评估量表回收率均为100%,有效率分别为99.02%、100%。完成量表平均时间为(9.95±3.88)min。DATA的重测信度为0.91,克朗巴赫α系数为0.91。量表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其与世界卫生组织失能评定量表和老年失能评估量表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和0.93。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与理论结构一致;验证性因子分析最终模型各拟合指标为: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69,拟合优度指数(GFI)=0.859,比较拟合指数(CFI)=0.973,增值拟合指数(IFI)=0.973,非规准拟合指数(TLI)=0.965,简效拟合优度指数(PDFI)=0.600。结论 DATA的信度和效度均较好,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是质量可靠的失能评估工具。

    2018年05期 v.49 789-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 我国社区老年人肌少症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系研究

    王雨婷;郝秋奎;苏琳;海珊;王慧;曹立;董碧蓉;

    目的了解我国社区老年人肌少症和认知功能受损现状,探究肌少症与认知功能受损发生的风险关联。方法共纳入四川省成都市60岁以上老年人915例,分为2组,其中肌少症组71例(男性42例,女性29例),平均74.49岁;非肌少症组844例(男性422例,女性422例),平均68.27岁。比较肌少症与非肌少症老年人之间在社会例口学、体质量指数(BMI)、生活方式、慢性疾病患病情况等方面的差异;利用二分类logistic模型探索肌少症与认知功能受损的相关性,分析肌少症与认知功能受损发生的风险关联。结果总体上,肌少症老年人年龄高于非肌少症老年人,BMI偏低,简易智能状态检查得分更低,且经过性别分层后,这种差异仍然存在(P<0.05)。肌少症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患病率高于非肌少症老年人(P<0.05),但经过性别分层后发现,男性肌少症老年人与非肌少症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患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少症组内,吸烟、简易智能状态检查得分、认知功能受损患病率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肌少症组内这种差异仍然存在(P<0.05)。控制混杂因素[性别、年龄、BMI、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吸烟和户外运动时间)、用药情况、抑郁、慢性病]后,肌少症与认知功能障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比值比(OR)=2.63,95%可信区间(CI):1.33~5.21,P=0.005]。经过性别分层后,女性中,肌少症与认知功能受损的相关性仍存在(OR=2.59,95%CI:1.15~5.85,P=0.022),男性中,肌少症与认知功能受损不再具有相关性(P=0.303)。结论肌少症可能会增加患认知功能受损的风险,女性肌少症患者应尤其注意防范。

    2018年05期 v.49 793-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临床医学

  • 建立子痫前期不良结局风险预警模型的初步研究

    廖媛;刘兴会;谭婧;何国琳;杨红梅;陈锰;

    目的分析子痫前期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预后因素,并建立不良结局的风险预警模型及探讨其运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2 532例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出现不良结局分为有不良结局组990例(39.1%)与无不良结局组1 542例(60.9%)。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特征,并对可能导致不良结局发生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80%的建模组与20%的验证组,对建模组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风险预警模型。最后用20%的验证组对所建立模型进行评价,绘制ROC曲线并结合临床意义寻找最佳预测点。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子痫前期发生不良结局的预测指标包括初产妇、产检次数、双胎、水肿、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头昏头痛、视力模糊、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合并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合并心血管疾病、入院时血压值、尿蛋白定性定量结果、肝肾功能结果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预测指标有双胎、水肿、呼吸困难、视力模糊、合并心血管疾病、尿蛋白定量及血生化结果异常(P<0.05)。建立的Logit(P)模型预测患者不良结局的准确度为77.1%,拟合优度检验示该模型拟和良好。用此模型的风险值预测20%的验证组患者的不良结局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4(P<0.01,95%可信区间:0.758~0.849)。结合临床对高敏感度的要求,当诊断点取风险值为0.300时,58.6%将发生不良结局,其敏感度为83.8%,假阳性率为46.8%。结论可通过患者是否为双胎妊娠,是否出现水肿、呼吸困难、视力模糊,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及尿蛋白定量和血生化结果对子痫前期不良结局进行预测。运用此风险预警模型进行风险预测时,对风险值≥0.300的患者应予以重视。

    2018年05期 v.49 797-8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的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的影像学、纤支镜及肺功能特点

    刘智慧;杨嫄;刘毅;

    目的研究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的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RP)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纤支镜、肺功能等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7年5月至2017年5月住院患者中明确诊断为RP患者33例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CT检查)、纤支镜及肺功能等检查资料。根据是否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将患者分为呼吸组(21例)和非呼吸组(12例),并对两组患者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3例患者中,呼吸系统受累最常见,占63.6%,其余依次为耳部(48.5%)、关节(30.3%)、皮肤(15.2%)、鼻部(12.1%)、眼部(12.1%)受累。呼吸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气促、发热,非呼吸组主要以耳、鼻、关节受累为主,表现为受累部位肿胀、疼痛。CT显示,呼吸组中有13例患者(61.9%)气管及主支气管壁增厚、钙化,管腔变窄,非呼吸组患者中仅3例患者(25.0%)有支气管管壁增厚,但无气道狭窄;纤支镜结果显示,呼吸组患者86.7%(13/15)有异常发现(包括气管软骨环结构消失、黏膜肿胀、肥厚、气管管腔狭窄、塌陷),非呼吸组患者中5例检查者均无气道管腔异常。肺功能检查结果中,呼吸组患者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峰值呼气流速(PEF)低于非呼吸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的RP缺乏特异性的确诊手段,但结合CT、纤支镜、肺功能等检查手段可提供呼吸系统早期受累的证据。

    2018年05期 v.49 803-8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 181例成人社区获得性急性细菌性脑膜炎病原学、临床预后及危险因素分析

    龙芳;陈乾来;吴思颖;刘雅;张为利;廖全凤;王旻晋;陆小军;何超;康梅;

    目的了解成人社区获得性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病原学组成、临床预后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确诊的181例社区获得性成人急性细菌性脑膜炎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非老年组(<65岁,n=156)及老年组(≥65岁,n=25)患者的病原学组成及临床特征;以出院时患者的情况为截点,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及危险因素。结果 181例患者中有64例患者(35.4%)检出病原菌,前三位分别为肺炎链球菌(17.9%),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3.4%),肺炎克雷伯菌(10.5%)。统计分析显示老年组高血压患病率、低钾血症患病率、肺部感染率、耳鼻喉感染率、CSF蛋白浓度、头部CT检查的异常率、病死率均高于非老年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肺部感染和体温≥38.5℃是非老年组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CSF压力≥200mmH2O是老年组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引起成人社区获得性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肺炎链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肺炎克雷伯菌。≥65岁老年患者较<65岁患者病死率更高,肺部感染是65岁以下患者、CSF压力≥200mmH2O是65岁及以上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8年05期 v.49 808-81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妊娠11~(+0)~13~(+6)周胎儿颌面角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诊断价值的研究

    蒋瑜;杨太珠;王婧;罗红;

    目的探讨妊娠11~(+0)~13~(+6)周胎儿颌面角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行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NT)检查的单胎妊娠胎儿(妊娠11~(+0)~13~(+6)周),测量胎儿的头臀长(CRL)、NT和颌面角(FMFA)。随访胎儿的染色体检查结果。比较染色体整倍体胎儿与非整倍体胎儿的FMFA是否存在差异。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评价染色体整倍体胎儿FMFA与CRL是否具有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FMFA测量对于识别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诊断价值。结果染色体整倍体胎儿FMFA为80.61°(79.94°~81.28°),非整倍体胎儿FMFA为91.24°(90.21°~92.25°);染色体整倍体胎儿NT为1.63mm(0.90~2.43mm),非整倍体胎儿NT为4.18mm(3.12~5.44mm)。染色体整倍体胎儿与非整倍体胎儿之间FMFA及NT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整倍体胎儿FMFA随CRL增加而减小(y=-0.320 8x+100.32)。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960,当FMFA为87.5°时,FMFA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敏感性为90.5%,特异性为94.3%。结论妊娠11~(+0)~13~(+6)周,染色体非整倍体胎儿的FMFA明显大于整倍体胎儿;FMFA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2018年05期 v.49 812-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非侵入式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失语症的临床效果研究

    王玲;张银;李悦;杨永红;

    目的研究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联合常规语言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能力恢复的影响,为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语言能力康复寻找新的治疗手段。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42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tDCS组,每组2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语言训练,包括听理解训练、书面语理解训练、书面语朗读训练、口语训练、书写训练、计算等,每日30min,5次/周,疗程2周。tDCS组在接受常规语言治疗基础上增加非侵入式tDCS,选择Broca区,以4.5cm×5.8cm电极、1.10mA强度进行阳极刺激;每次20min,每天1次,5次/周,疗程2周。应用西方失语成套测试(western aphasia battery,WAB)AQ值进行对比。评估指标于干预前1周内(AQ0)、干预结束后即刻(AQ2)、治疗完成后8周(AQ10)、治疗完成后3个月(AQ14)时收集。结果两组WAB得分治疗前AQ0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AQ2值均提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完成后8周及3月,tDCS组AQ10值及AQ14值优于对照组(P<0.05)。无论是对照组还是tDCS组,与AQ0值比较,AQ2值、AQ10值和AQ14值均提高(P<0.05)。结论常规语言治疗联合非侵入式神经刺激技术tDCS较单纯常规语言治疗对脑卒中后失语症的疗效更好,且存在一定时间段内的持续效应。

    2018年05期 v.49 815-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文谦;赵雨;刘劼;吕建琴;刘梦阅;李宁;

    目的探讨电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5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患者根据治疗意愿分为电针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每组78例。电针治疗组穴位包括上脘、中脘、梁门(双)、承满(双)、足三里(双),采取一次性毫针(30号)直刺手法进针,针身进入穴位皮下2~3cm左右,提插捻转至患者有酸胀感,电针频率2/15Hz,渐增电流强度,每次留针30min,治疗每周3~5次;药物治疗组给予抗酸药物、促动力药物及消化酶等处理。治疗4周,随访6月,腹痛程度评估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痛VAS评分、达到治疗满意(VAS<2分)所需时间、随访期内复发再次就诊人数与间隔时间、再次就诊接受治疗方案的选择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均可达到缓解上腹疼痛的治疗目的 (VAS<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电针治疗组缓解腹痛(VAS<2分)较药物治疗组起效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两组患者复发再次就诊例数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电针治疗组患者再次就诊的间隔时间较药物组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再次就诊选择治疗方案时更多患者倾向电针治疗。结论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具有快速缓解上腹疼痛症状,且疗效持续时间长的临床治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2018年05期 v.49 817-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342例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分析

    李元美;张婷婷;邓丽玲;任艳;

    目的总结分析342例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PGL)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PPGL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且术后病理确诊为PPG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四川大学华西医院7年间共收治342例PPGL患者,男性148例(43.27%),女性194例(56.73%),平均诊断年龄为(45.26±14.21)岁。PPGL患病率最高的年龄段为30~50岁(P<0.05)。240例(70.18%)患者首诊于泌尿外科。最常见就诊原因为发现肾上腺或其他部位占位(189例,55.26%)。PPGL位于肾上腺者269例(78.66%),位于肾上腺外者68例(19.88%),位于肾上腺及肾上腺外者5例(1.46%)。PPGL的复发率为4.39%,其中年龄<30岁者复发率为13.73%,30~50岁者复发率为2.98%,年龄>50岁者复发率为2.44%。家族史阳性、血管浸润和转移是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13.35,5.31,54.25,P均<0.05]。结论 PPGL患者最常见就诊原因为发现肾上腺或其他部位占位,年龄<30岁者复发率最高,家族史阳性、血管浸润和转移是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8年05期 v.49 82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血浆置换联合CRRT在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成功救治中的应用

    王金龙;黎维芳;叶八宁;李琨;龙大利;施贤清;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救治中的治疗价值。方法收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1例,按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7年第1版)进行常规呼吸循环支持、抗病毒、抗感染、抗全身炎症、镇静镇痛、重症护理、液体管理、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并在确诊为重症病例后给予血浆置换联合CRRT治疗,动态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等感染指标变化,以及B型尿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丙转氨酶(GPT)、血清肌酐(Cr)等心、肝、肾功能变化;通过PiCCO实时监测心指数(CI)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对比治疗前后的变化;动态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对比治疗前后氧合指数变化;动态复查床旁胸片比较治疗前后肺部渗出的吸收情况。结果患者入院后前6d共进行血浆置换8次,血浆共计16 000 mL,间断行CRRT治疗4次,共计36h。经治疗后,患者PCT、IL-6逐渐降低,BNP、cTnI、CK、CK-MB、GPT及Cr水平逐渐降低,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氧合指数明显改善,肺部渗出逐渐吸收,患者康复出院。结论早期给予血浆置换联合CRRT治疗,可有效控制炎症因子风暴,维护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使患者得以成功救治。

    2018年05期 v.49 824-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 胎儿脐尿管未闭合并脐部占位1例报告

    叶璐;蒋小平;罗红;胡雅毅;杨太珠;

    本文报道1例胎儿脐尿管未闭患儿,早孕期超声发现脐部囊性占位且与膀胱相通,逐渐长大至中孕期末消失、代之以稍强回声团,晚孕期该稍强回声团长大且与腹腔内容物相通。出生后术后诊断为"脐膨出,脐尿管瘘伴膀胱部分膨出"等,术后预后较好。

    2018年05期 v.49 827-8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个案报告

  • 复发性腹膜假黏液瘤1例报告

    曾晓峰;林卫;

    <正>患者女性,73岁,G3P3,因"腹膜假黏液瘤(PMP)切除术后7年,下腹痛10d"入院。患者7年前因盆腔包块于外院行手术治疗,自诉术后病理提示黏液性肿瘤(未见报告)。6年前因下腹部胀痛就诊于我院,行CT检查提示双侧卵巢软组织影,右侧大小约5.6cm×7.0cm,左侧约10.5cm×10.4cm,呈囊实性,腹腔内大量积液,诊断为:黏液性囊腺癌伴腹膜转移?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大量果冻样黏液,病灶广泛累及肠管、残留大网膜、子宫及双附件;术中探查阑尾表面光滑、质软,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腹膜黏液性腺瘤伴多灶

    2018年05期 v.49 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青春期巨大卵巢黏液性囊腺瘤伴严重并发症1例报告

    郑倩;石钢;尹霞;阮佳英;

    <正>患者,女,17岁。因腹部长大伴月经紊乱3+年,腹痛2+月,少尿、心慌、气促、恶心、呕吐2周入院。入院时脉搏120次/min,血压152/101mmHg(1mmHg=0.133kPa)。身高158cm,体质量55kg,腹围110cm,腹部膨隆如足月孕,触及质软包块,上达剑突,下至耻骨联合。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讨论卵巢囊肿直径超过15cm为巨大卵巢囊肿,高达15%的卵巢囊肿为肿瘤。卵巢肿瘤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罕见,约占该人群所有肿瘤的1%~1.6%。巨大卵巢肿瘤可表现为无症状腹围增加,也可出现下腹部不适、月经改变等。若

    2018年05期 v.49 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成人胸壁错构瘤SPECT全身骨显像1例报告

    董萍;苏鸣岗;沈国华;陈铌;李林;

    <正>患者,男,20岁,因"左侧背部疼痛1+月"就诊。入院后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常规及甲状旁腺激素(PTH)均未见异常;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清CA19-9、血清CA-125和癌胚抗原(CEA)升高1.3~5.4倍;但甲胎蛋白(AFP)、血清CA15-3、非小细胞肺癌抗原(CYFRA21-1)和烯醇化酶(NSE)均未见异常。胸部CT平扫示"左侧第6后肋见一大小约25mm×13mm的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区,其内见偏心性钙化",考虑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可能性大,建议行

    2018年05期 v.49 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产前超声监测辅助临床治疗双胎儿免疫性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报告

    陈婷;宋清芸;朱琦;罗红;

    <正>患者女,32岁,G1P0,孕24周(双绒毛膜双胎),因发现双胎儿Ⅰ度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就诊于我院。3年前患者因不孕行胚胎移植术4次均未成功,1年前行自身免疫抗体检测发现抗SSA强阳性,于风湿免疫科就诊考虑结缔组织病可能性大,予羟氯喹等药物治疗,6月前再次行胚胎移植术成功移植2枚冻胚。患者无心脏病及自身免疫疾病家族史。1周前行产前系统超声检查,胎儿发育未见异常;但因患者有抗SSA强阳性病史,于胎儿心脏超声筛查中行组织多普勒(TDI)模式测量发现双胎儿心脏A-V间期均为正常测值高限(148ms/150ms)。本次行双胎

    2018年05期 v.49 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本刊征稿启事

    <正>《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原《华西医科大学学报》)是中文核心期刊,曾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首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第二、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四川省十佳科技期刊称号和第一、二、三、四、五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2016年度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2016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本刊被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IM/MEDLINE),《生物学文摘》(BIOLOGICAL ABSTRACTS,BA),《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CA),荷兰《医学

    2018年05期 v.49 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本刊征订启事

    <正>《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为原《华西医科大学学报》,创办于1959年,系四川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刊物。以主要反映本校的科研成果,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和法医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本刊是中文核心期刊,并为美国《医学索引》(IM/MEDLINE)、美国《生物学文摘》(BA)、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以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

    2018年05期 v.49 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下载本期数据